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19, 2010的文章

關於語言符號的一些想法

史書上記載:倉頡造字「天為雨粟,鬼為夜哭,龍為潛藏」。在人類懂得運用文字符號以後,上天降下稻米慶祝;鬼神因為人類獲得運用文字的能力而在夜晚 哭泣;神通廣大、翻雲覆雨的蛟龍更嚇得躲了起來。在西方,聖經裡記載,人類在地球上日益繁盛,於是便想造座高塔,直達天庭,與上帝平起平坐。上帝見到塔愈 建愈高,人類的野心終有實現的可能。為了阻止人類,上帝便讓人類說不同的語言。由於人與人之間再也聽不懂別人在說什麼,便無法繼續合作,造塔的工程也就無 法繼續。這座未完成的塔,叫做「巴別(Babel)」,也就是混亂(chaos)的意思。敬畏語言文字的無限力量,中外皆然。人類之所以能夠合作,累積知 識也是建立在共同的語言基礎之上。 文字是種符號系統。頌揚文字的力量,其實是在頌揚符號的力量。更確切的說,是在頌揚創造與運用符號系統的能力。從歷史的發展來看,能夠創造偉大文明的文化,都是能夠運用符號的文化。 符號至少具備三種功能:紀錄現實、創造、與溝通。我個人以為,人類的創造行為是:透過符號系統的操作,從既有的事物推論出新的事物。寫作、繪畫、設計……等 無一不是如此。在某些領域,甚至有其特殊的符號系統,這些特殊的符號系統比其他的符號系統更適合該領域的創造,而該領域的專業訓練通常也就是在訓練新手熟 悉其專業語言。如音樂家要會讀五線譜,建築師要會讀圖、畫圖。而一般的自然語言,甚至也具備不同的特質。比如阿拉伯文適合用來發展抽象的數學概念,德文適 合用來做哲學思考。一般而言,英文的邏輯架構遠比中文嚴謹,也比中文適合用來撰寫學術論文。 紀錄、創造、與溝通所用的符號系統,並不必然完 全一致。我認為每個人的創造行為是屬於自己的獨特的運用符號的方式,甚至有屬於個人的符號系統,也就是個人的創作語言。這個創造的過程是個黑箱狀態,目前 對人類這個黑箱的瞭解仍然不多。拿個人的創作成果和別人交流,則需要把個人的的符號系統翻譯為其他人能夠瞭解的語言,遵守溝通語言的約定俗成的規則,否則 不能達到溝通的目的。我以為一些自認為懷才不遇,遭人打壓的人,其實是把創作語言跟溝通語言混為一談,認為溝通語言的規則是限制個人創造力的元兇。誠然, 兩種不同的語言無法完全的轉換,但個人的成就是建立在社會(老師、同儕等)的認同之上。如果以語言表達的誤差為由而拒絕溝通,如何讓別人來瞭解,進而肯定 個人的努力? 「第一朵玫瑰的名字,揭示了一

73, The Best Number

73 是第 21 個質數; 73 反過來是 37,也就是第 12 個質數; 12 再反過來又是 21,而 21 又是 3 和 7 的乘積; 在二進制裡 73 是 1001001,倒過來還是 1001001。 by Sheldon Cooper in The Big Bang Theory Season 4, Episode 10: The Alien Parasite Hypothesis 73 21 12 37、1001001,完美的對稱數字。

我對 ontology 的瞭解

Ontology 原是哲學名詞,中文翻譯做「存在論」,或「本體論」。在哲學裡,Ontology 討論的是事物的存在(existence)。 顯然,這是一個很大的題目,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 Wikipedia 的介紹。 Ontology 裡的一個研究題目是如何描述一件事。舉個例子來說,你要如何對一個沒有見過老虎的人描述老虎的樣子?然後,這個沒有見過老虎的人能夠根據你的描述,在見到 老虎之後,就能知道那是老虎。描述的前提是,你只能用語言,而不能找一張老虎的照片。因此,你必須分析老虎具有哪些特徵,以及這些特徵的關係,而這些特徵 與關係,必須是對方能夠瞭解的。 簡單的說,哲學的 ontology 有部分牽涉到分類、屬性、與關係的討論。而這一部分,幾乎也就是電腦科學的 ontology 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