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結構主義與符號學

結構主義(Structuralism)基本上是關於世界的一種思維方式(霍克斯,p.8):人的世界觀不僅僅是由客觀存在的事物所組成,更重要的是人替各種事物間建立的關係。所謂的結構指的就是這些關係,而事物的意義也由這些關係所賦與。因此結構主義研究的重點是人所建構的世界觀,而非真實的世界本身。

由於人用語言、文字、符號來表達人所感知的世界,因此結構主義採用探討符號意義是由符號間的相互關係所界定的符號學做為分析工具,看起來就極為自然了。結構主義把文化現象視為一個符號系統,把分析對象叫做文本(Text),不僅僅是字面上的意義「文章」,範圍無所不包,文學、電影、廣告、時尚、藝術、建築都包含在內。

符號學(Semiotics)的理論基礎之一是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Saussure)創立的結構語言學,包含三個主要觀念
  • 符號(即我們使用的語言、文字、或標示系統)包含兩個部份:能指(Signifier) - 我們可感知的對象(圖像、聲音、物體等)及所指(Signified) - 與該對象關聯的概念。
  • 由於不同的語言各有其特殊的符號表達相同的事物,因此能指與所指之間的連結是武斷的。(此外,同一個符號也有可能具有多重、甚至相反地意義)
  • 符號的意義來自於該符號與其他符號的關係。比如「鳴槍」這個信號:在運動場上裁判鳴槍代表開始、出發;但在街頭上警察鳴槍就代表要嫌犯靜止、投降,要路人躲避。
符號學的另一位奠基者是美國人皮爾斯(C.S. Perice)。他認為:任何事物只要它獨立存在(能夠被人感知),並和另一種事物有聯繫,而且可以被「解釋」,它就具有符號的功能(霍克斯,p.121)。皮爾斯的符號系統除了符號(能指)、符號表達的對象(所指)外,還包括第三個原素:解釋者,即讀者或觀眾。因此符號的意義也會因人而異,牽涉到個人的知識、經驗。

結構主義幫助我們分析故事的元素及元素之間的關係(結構),也分析元素代表的概念,揭露故事的言外之意。而知道了元素(符號)的意義與敘事結構,也可將其應用在創作上。

Neil Gains 介紹符號學的文章簡明易懂,是極佳的符號學入門教材:
  1. How Different Are Cultures? (Introduction to Semiotics Part 1):符號的意義與解讀會隨著不同的文化而產生差異。
  2. Signs that Matter (Introduction to Semiotics Part 2):符號學的第一個原則是我們透過符號來認識我們所處的環境,進而採取適當的行動。人的文化背景(知識、經驗)對符號意義的解讀結果影響甚巨。
  3. Categories and Context (Introduction to Semiotics Part 3):符號學的第二個原則是符號的意義也由其所處的環境(context, 多譯為「涵構」)所決定。
  4. The Structure of Meaning (Introduction to Semiotics Part 4):符號學家在分析文本時,會分析文本的語段結構(Syntagms)和各語段所使用的範例(Paradigms)。比如餐廳菜單的語段結構是:開胃菜-主餐-甜點,開胃菜的範例可能是湯或沙拉、主餐的範例可能是肉或魚、甜點的範例可能是蛋糕或冰淇淋。如果兩個故事的時空背景完全不同,角色的形象天差地遠,但有相同的語段組合,就可以說這兩個故事具有相同的結構。
  5. Meanings in Time (Introduction to Semiotics Part 5):符號學的第三個原則是文化是與時俱變的,因而符號的意義也會跟著改變,作者討論不同時代的 007 形象代表的意義。
  6. Metaphor and Meaning (Introduction to Semiotics Part 6):隱喻(Metaphor)與轉喻(Metonymy)。以我的理解,隱喻通常用來形容,比如「A 是 B」即是用 B 的某些特質來形容 A。轉喻則近似於同義詞的概念,用 A 來代表 B。
  7. Opposites Matter (Introduction to Semiotics Part 7):二元對立。符號學的第四個原則是意義通常來自於「這不是什麼」而非「這是什麼」。換句話說:意義由比較事物間的差異而產生。
  8. Squaring the Circle (Introduction to Semiotics Part 8):介紹由格雷馬斯(A. J. Greimas)發明的分析工具符號矩陣(Semiotic Square),由文本中兩個對立的概念(二元對立)開始,找出文本的寓意。
  9. Copying, Stealing, Borrowing, Blending (Introduction to Semiotics Part 9):創作是把各種事物混合或連結在一起。
References:

留言

  1. 這些學術,對分析社會問題相當重要。
    我們要瞭解一件事,並不可膚淺、直觀地判斷。要有深度,高角度分析,推算背後原因!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建築、室內設計名詞中英對照

建築類型 住宅:casa (葡), house 宿舍:dormitory (dorm) 宿舍寢室:dorm room 豪宅:mansion 鄉村別墅、花園住宅:Villa (義) 空間 門廳、玄關:vestibule, lobby, entrance hall 廁所:toilet, powder room (私人住宅中的客用廁所) 構造 欄杆、扶手:balustrade 欄杆柱:baluster, spindle, stair stick 格柵、花格、格子(窗):grill, grille 格子(窗、門):lattice, latticework 百葉:louver 鑲板 :paneling, panelling 女兒牆:parapet 斜屋頂:pitched, peaked, or gabled roof 高架地板:raised floor 鉚釘: rivet 線板、飾條:trim, molding(美) or moulding(英), coving(英、澳),包含: 踢腳板 :baseboard, skirting board 護牆版:wainscot  家具飾條:chair rail, 距地板約 90 公分 掛畫飾條:picture rail  層版:plate rail 冠頂(天花)線板:crown molding 門頭線板、窗頭線板、畫框線版:door casing, window casing  Interior Trim: 8 Must-Know Elements Molding (decorative) - Wikipedia 門窗 門把:doorknob 門檻:threshold 伸縮拉門:retractable folding gate 窗簾:curtain 百葉窗:louver 羅馬簾:Roman Blind 材料 軟木(塞):cork, corkwood 乳膠漆: Emulsion paint 霧面玻璃:frosted glass 鍍鋅格柵:galvanized grille 美耐板: Laminate, 製造原料為 Melamine (三聚氰胺) 。 整體粉光: monolithic finish ...

Blender 2.6 : 分離(P)和結合(CTRL+J)物件

如果要把一個物件裡的一部分獨立出來,變成另一個物件,作法如下: 選取要分割的物件,TAB 進入編輯模式; 選取要分割的部份,按 P 分離物件; 可以根據選取部份(Selected)、沒有連接在一起的部份(All loose parts)、不同的材質(by Material)把物件分離成不同的獨立物件。 如果要把多個獨立的物件結合成一個物件,作法如下: 在物件模式,選取要結合在一起的物件; 按 CTRL+J 把它們結合到最後選的物件之中。 Blender 網面(Mesh)建模 Blender 學習筆記

Blender 2.8 : 動畫輸出 - 基本操作

Roland Hess 在 Blender Foundations 一書中建議動畫輸出最好是先把動畫儲存成連續的單張影像,再利用 Blender 內部的 Video Sequence Editor 組合編輯。理由如下: